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发布超时加班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

【2021.8.23 来源于:最高人民法院】
为贯彻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机制建设的意见》(人社部发〔2017〕70号)提出的“开展类案分析,联合筛选并发布典型案例”等要求,明确工时及加班工资法律适用标准,进一步提高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处理质效,全力维护劳动关系和谐与社会稳定,现发布第二批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请各地仲裁机构、人民法院在办案中予以参照。
目 录
劳动人事争议典型案例(第二批)
案例1.劳动者拒绝违法超时加班安排,用人单位能否解除劳动合同
案例2.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放弃加班费协议,能否主张加班费
案例3.用人单位未按规章制度履行加班审批手续,能否认定劳动者加班事实
案例4.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实行包薪制,是否需要依法支付加班费
案例5.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增加工作任务,劳动者是否有权拒绝
案例6.处理加班费争议,如何分配举证责任
案例7.劳动者超时加班发生工伤,用工单位、劳务派遣单位是否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案例8.用人单位以规章制度形式否认劳动者加班事实是否有效
案例9.劳动者在离职文件上签字确认加班费已结清,是否有权请求支付欠付的加班费
案例10.加班费的仲裁时效应当如何认定
【蓝白快评】
劳动报酬特别是加班费是劳动争议的多发事由,结合“共同富裕”的倡导以及对“内卷”的整治,“996”、“007”等超时加班现象也就成为当下有关部门施政的重点,此典型案例显然是两部门的针对性意见。需要注意的是,所发布的典型案例并未发布案号或者相应的裁判文书,案情也更加简略和典型,因此很大概率这些案例是从实际发生的案例中加以加工、提炼后的案情,其体现了两部门在相关问题上的评判意见。在案例学习中,还需要注意的是,典型案例往往太过典型,导致在实践中的案例往往都会有各式各样的具体情况,在理解和适用上述典型案例的裁审精神上,还需要审慎把握,切勿简单照搬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