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实施原则公布:小步调整,弹性实施,不搞一刀切

【2021.3.14来源于:央广网】
在2020年公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建议稿中,对于延迟退休的表述是“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而在12日刚刚公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对这句话进行了扩展。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综合考虑人均预期寿命提高、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受教育年限增加、劳动力结构变化等因素,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这也透露出延迟退休已正式进入到了“计划实施”的阶段。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金维刚介绍说,从人均预期寿命提高看,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生活水平和平均寿命都有了较大幅度提高。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已由建国初期的40岁左右提高到2019年的77.3岁,其中与退休年龄直接相关的城镇居民人均预期寿命已超过80岁。“但是我国退休年龄的政策,从1951年出台以后,目前已经有70年一直没有调整过,所以现在退休年龄政策和人均预期寿命的变化,还是不相适应的。”金维刚说。
如何延迟,延迟多少?“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到的,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又分别指的是什么?
关于“小步调整”,金维刚表示,小步调整简单理解就是延迟退休改革不会“一步到位”,而是采取渐进式改革,用较小的幅度逐步实施到位。金维刚说:“今后出台这个政策以后,每一年只延长几个月,这样每年逐步延长以后,来达到我们预期的延长年龄的要求。”也就是说,政策实施后,退休年龄线会往后慢慢推。比如说,原本满50岁退休的女性,政策实施后,第一年,变成50岁1个月或几个月退休。不同年龄段的人,退休年龄不同。以此类推,经过若干年过渡期完成改革。可以确定的是,改革前期,临近退休的人,只会延迟1个月或几个月,不会出现一下子晚退休几年的情况。对年轻人来说,延长的退休年龄幅度会大一些,但未来有很长的过渡期和适应期。
那么,个人会不会有自主选择提前退休的空间呢?对此,金维刚表示,延迟退休不会搞“一刀切”,不是规定每个人必须达到延迟后的法定退休年龄才能退休,而是要体现一定的弹性,增加个人自主选择提前退休的空间,这是延迟退休改革最大、最重要的特征。金维刚说:“采取弹性实施的方式,也就是充分考虑到每个人不同的情况和他们的意愿,允许个人有一定选择的权利,也就是允许个人根据自身一定的情况,选择提前退休的时间。”
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男职工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政策有所不同。不同群体、不同性别又将如何继续保持退休年龄差异呢?金维刚表示:“在具体的延迟退休年龄的时候,也不会采取‘齐步走’的方式,而是针对不同的群体,在实施的政策方面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金维刚表示,实施延迟退休改革将区分不同群体,采取适当的节奏,稳步推进,逐步到位。对于现有不同职业、地区、岗位存在的一些政策差异,改革后也会保持政策延续性,确保政策调整前后有序衔接,平稳过渡。
金维刚还强调,延迟退休不能“单兵突进”。延迟退休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与之相关的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非常多,需要统筹谋划、协同推进。一方面,过去一些与退休年龄相关的政策,要随着延迟退休进行相应调整;另一方面,延迟退休改革也会带来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需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及时跟进。“对于这些大龄的劳动者,提供一些相应的职业技能的培训,或者是对他们创业提供一些政策的扶持和社保的补贴。同时,对于大龄的失业人员,在再就业方面给予一些优惠的政策,来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解决这方面的一些实际问题。”金维刚说。
【蓝白快评】
在刚刚公布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中,对于如何“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问题,明确了“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实施原则,但延迟退休的具体时间表仍未出台,如何落实到具体的实施问题上仍值得期待,其中即包括原则提到的“弹性实施”问题,其指代的选择权主体是否包括用人单位?当选择权握在劳动者手中时,如何约束用人单位的“越界”行为?结合民众意愿来看,延迟退休的具体实施细则应该不会太快出台,但从此次公布的原则来看,可以预见到政策的实施将会是灵活的,不会“一步到位”,也不会搞“一刀切”,且对于临近退休的人员不会造成太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