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日本語

疫情下七成受访职场人不反对降薪,企业如何做到降薪不“伤心”?

2020-03-16

【2020.3.9 来源于:劳动观察】

三成受访者2月份薪酬有调整

    尽管逐步复工,但职场人的“薪”情却未必阳光正好。

    职业成长平台脉脉联合Tech星球共同对职场人进行了《疫情影响下的职场人——2月份调薪状况调查》,三成受访者的2月份薪酬有调整。不过,对于非常时期企业的调薪之举,有合计近七成的受访者表示“不反对”,另三成则明确表示“不支持”。此次“调薪状况调查”以问卷调研的形式访问职场人。34%的受访者表示已经“被调薪”。在受访人群中,当前企业的调薪手段,19%为仅发放基本工资;17%延迟发放工资;甚至有10%直接停薪。除此之外,有26%的被调薪者,面对的是企业“不尽相同”的调薪方式。比如:降薪部分,股权补偿机制;底薪减半、提成不发等。

    不过,不出意料的是,75%的职场人不会主动提出降薪。尽管减薪不是个好消息,但大部分的受访者并未明确表示反对,45%的受访者表示:“可以理解,不反对也不支持”,18%的受访者表示“支持,疫情下共患难”,另有8%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疫情之下,从员工的待遇看企业格局

    对于如何执行薪酬调整的政策,被调薪者所在企业中,有51%的作法是“没商量”——“强制执行,员工不接受就离开”;“号召鼓励,半推半就”的为19%;“高层人员强制执行,其他员工自愿”的为9%。

    然而,在疫情非常时期,怎样设计员工的工资给付,成为企业的生存之道。

    记者了解到,中、高层带头降薪的做法最为普遍。共享充电宝品牌小电近日对外宣布,足额发放1月、2月工资,用于保障疫情期间员工收入及生活稳定。同时,小电高管团队、中层管理团队均表态,自2月起自愿减薪50%,作为疫情期间的小电运营资金。另一种做法的是,根据公司业绩、产品销量调整薪酬结构。在上海有多家连锁店的某汽车服务品牌,因为疫情期间员工返沪率受影响,为激励员工积极复工,决定将门店15%的盈利作为员工的奖金发放;上汽集团旗下上汽大通和零部件企业目前正在内部探讨最新的降薪方案。根据方案显示,上汽大通占工资35%的绩效奖金从3月份起将进行“打折扣”,级别越高折扣也越高。此外取消了年休假补贴、技术中心服装费以及书报券等福利,一线员工全勤奖调整为生产奋斗奖,将根据产销量安排适时发放。



【蓝白快评】

    新闻中的这则社会调查,真实的反映出了疫情影响下,不同类型企业采取的不同的应对措施。同为调薪薪酬,方式不同,效果亦会不同。可以说,没有一家企业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中毫发无损。企业固然有万般委屈,但仍不可忽视对待员工的方式,这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组织氛围和工作产出,也反映了一个公司的组织文化以及格局大小。希望更多企业能以“号召鼓励”代替“强制执行”,通过与员工采取协商的方式,合法、合理地调整员工薪酬待遇,既能保障员工基本生活,又能携手员工共渡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