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日本語

浙江湖州南太湖法院发布“劳动者维权异常名录”

2020-05-11

【2020.5.6 来源于:中国法院网】

    “故意不签劳动合同、伪造个人签名、主动要求不交保险、上几天班就把雇主告上法庭、一年申请劳动仲裁、提起诉讼十多次……”近年来,劳动者“碰瓷”企业的现象屡屡发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生存发展,也造成了仲裁资源和司法资源的浪费。4月30日,浙江省湖州南太湖新区人民法院联合湖州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湖州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共同出台《关于建立“劳动者维权异常名录”的实施意见》,率先发布全国首个“劳动者维权异常名录”,在依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规制权利滥用,妥善处理劳动者向企业索取不合理报酬的现象,营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

    “劳动者与用工单位的关系,不是简单狭隘的‘隶属关系’,而是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关系,建立劳动者维权异常名录,驳回劳动者不合理的诉请,是为了引导当事人诚信维权,平等保护劳动者和企业合法权益”。南太湖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南太湖法院将开展“整治恶意诉讼专项活动”,建立“维权异常名录”自动识别机制,正是其中一项重要部署。

    据了解,“劳动者维权异常名录”是南太湖法院通过定期对劳动争议纠纷数据进行分析研判,本着审慎原则制定发布的。纳入该“维权异常名录”名单一般要符合连续三年内,在同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申请仲裁5件以上或者在全市范围内申请仲裁7件以上等四方面条件内容;同时,名录每年调整一次,对纳入名录有异议的,可向南太湖法院书面提出,法院在收到异议申请后7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

    纳入“劳动者维权异常名录”的劳动者,将被通报到辖区内各劳动中介、人才市场、行业协会等相关单位,法院对所涉案件从严审查,通过关联案件检索,强化法律关系甄别,一旦发生不诚信诉讼、恶意诉讼行为,从严惩处,涉嫌刑事犯罪的,移送公安处理。接下来,该名单还将嵌入相关业务系统,在劳动监察、仲裁、审判等环节自动识别自动提示,对相关案件从严审查。“劳动者维权异常名录”每年调整一次,已纳入名单的人员如不再符合有关认定标准的,将从名单中移除。



【蓝白快评】

    湖州南太湖新区人民法院率先发布全国首个“劳动者维权异常名录”,其目的是在依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对那些权利滥用的行为依法予以规制,平等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合法权益,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是否纳入“劳动者维权异常名录”是以一定时间,一定地区范围内的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的次数来进行判断。一旦纳入该名录,劳动者将被采取对外曝光,从严审查,从严惩处的严重措施。

    建立“劳动者异常名录”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如何区分恶意维权和正当维权的界限,以维权次数简单粗暴的进行划分,是否会让真正想要维权的劳动者不敢维权,对正当维权产生消极抑制作用呢。

    同时劳动者异常名录的建立,对企业不合规存在一定程度的放纵和过度保护的嫌疑。在所有的“职场碰瓷”案件中,劳动者几乎都是稳、准、狠地抓住了用人单位不遵守劳动用工法律法规政策的管理漏洞,面对这种情况,需要做的是加大对企业合规建设的要求,而不是反其道而行,把碰瓷者堵在门外,任由管理漏洞继续存在,这样的保护必然会降低企业合规的内在动力,产生对行政执法和司法的救济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