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 日本語

“痛经假”再次登上热搜

2025-07-21

【2025.7.11 来源于:湖北发布】

近日,#多地明确女职工可休痛经假#这一话题登上热搜在网上引起热议。据最新统计,目前全国已有包括北京、上海、广东、湖北、云南等约20个省市,在地方性规定中明确了女性劳动者的这一权益,休息时间普遍在1~2天,最多的是3天。

各地“痛经假”的区别主要涉及两个方面:适用的工种范围和是否需要医疗证明。通过对比各地政策可以看到,上海、广东、湖南、江西和福建5个省份的“痛经假”只有特定工作种类的女性能放。而在“痛经假”面向所有女性的15个省份里,有11个省份须提供医疗机构证明。

“暖心假”为何落地难?

“痛经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这是很多经期女性的一大困扰,尤其是对于很多职场女性来说,痛经不仅会影响日常生活,更会影响正常工作。

一项针对医院护士的研究表明,在调查的200名女性护士中,75%的女性在经期时会感到烦躁和焦虑,超过七成女性渴望在经期能够休息。

多地关于“痛经假”规定已然施行,但如何真正落地?在社交媒体上,部分女性们表示,在请“痛经假”时常要忍着痛去医院排队挂号,还会面临着证明难开、领导批准难,还有可能造成职场歧视等问题。总之,女职工顾虑重重。

关于“落地难”的原因,专家总结如下: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沈建峰:

其一,痛经属于个人隐私,使得员工在主张休假待遇时面临举证困难。部分省份甚至要求员工必须提供医生出具的病假证明等才能享受该假期,这无疑增加了员工的负担。

其二,假期待遇问题也阻碍了痛经假的实施。一些省份明确了痛经假期间的待遇按正常工作时间计算,但仍有省份对此含糊其辞,导致员工在请假时遭遇障碍。待遇不明确,使得员工在请假时担心工资、社保等是否正常缴纳。

《妇女权益保障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妇女的特点,依法保护妇女在工作和劳动时的安全、健康以及休息的权利。妇女在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受特殊保护。

如何让政策落实到位,让“痛经假”变“暖心假”,还需社会多方共同努力。

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沈建峰:

有关部门应当明确痛经假的享受前提条件,完善相关制度。

还应建立反就业歧视制度和成本分担机制,保障女性员工的合法权益。


【蓝白快评】

“痛经假”并非新生事物。早在1993年,由原卫生部、全国总工会等5部门联合颁布的《女职工保健工作规定》就已明确指出:患有重度痛经及月经过多的女职工,经确诊后可给予1至2天的休假。从1993年到2025年,跨越32年的等待,多个省份接力推出痛经假政策——然而现实中,医疗证明、职场歧视和政策模糊仍让女性宁愿忍痛上班。当某天女性不再需要强忍剧痛上班,当一纸医疗证明不再成为休假的枷锁,是对生理差异的尊重,丈量着社会的温度和文明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