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向推特员工发出最后通牒:要么接受高强度“硬核”工作,要么走人

【2022.11.17 来源于:上观新闻】
在裁掉超过半数员工后,推特新老板马斯克16日向剩下的员工发出“最后通牒”:要么留在新推特接受“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要么拿着三个月的遣散费走人。舆论认为,马斯克正在将“硬核”的工作理念带到推特,但这让不少员工感到失望,可能成为导致大批员工离职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接受“硬核”工作就走人
据《华盛顿邮报》《卫报》等外媒报道,马斯克当地时间16日凌晨给所有推特员工发了一封邮件,题为《分岔路口》。
马斯克在邮件中称,他正致力于打造一个突破性的“推特2.0”,需要非常“硬核”(hardcore)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中取得成功。这将意味着“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并且“只有表现出色才能算合格”。
为此,马斯克让推特员工在两条路中做出选择:可以承诺成为“新推特”的一员,也可以选择拿3个月的遣散费走人。“无论你做出什么决定,都感谢你为推特的成功所做出的努力。”马斯克在电子邮件的最后写道。目前,还不清楚马斯克所说的“高强度、长时间”的工作将对推特员工意味着什么。
《金融时报》称,在“最后通牒”发出前,推特员工上周曾被通知,除非有特殊豁免,否则每周至少要在办公室工作40个小时。
但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商业频道(CNBC)曾援引知情人士称,为了满足马斯克对一些任务的“最后期限”,部分员工已被管理层要求每周工作7天,每天工作12小时。
马斯克本人也是个出了名的“工作狂”。据他所说,最近几周他一直在推特过夜,“除少数情况外,我几乎一直都在工作”。一些推特员工也已模仿老板,直接在公司地板上铺起了睡袋。
“最后一根稻草”
10月底马斯克以440亿美元收购推特后,立即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暴力裁员。舆论认为,此次发出的“最后通牒”将成为此次裁员的最后高潮。
在接管公司几天内,马斯克就开除了旧金山推特总部约3700名员工,相当于全部员工的一半。开除方式也堪称“简单粗暴”——用一封电子邮件“定生死”。不仅是普通员工,就连前CEO阿格拉瓦尔、法律事务和安全主管盖德、CFO西格尔等高管也被“就地解职”。
此后,裁员潮还在继续。上周末,马斯克又解雇了4000多名外包员工,包括一大批推特审核员,占推特全部外包员工的80%。预计16日发出的邮件将加快推特剩余员工的离职速度。据《华盛顿邮报》此前报道,马斯克在接手推特前,曾向投资者提议裁掉75%的推特员工。
对于这封邮件,不少推特员工已表示失望。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一些担心报复、不愿透露姓名的员工表示,这将是压倒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们表示,“很高兴知道自己还有得选”,他们将拒绝签署任何承诺,不会投身于“硬核”推特。他们也对推特的新方向感到失望,认为这已对员工士气造成打击。据悉,由于马斯克试图将铁腕政策强加给推特,没被裁的员工中很多也都想离开。
给推特带来混乱?
舆论认为,在马斯克的领导下,推特的企业文化已发生“戏剧性变化”。
英国广播公司(BBC)称,马斯克展示了他“硬核”的一面,他的管理哲学是将一小批积极性高、能力强的员工聚集在一起。然而,虽然仍有一批认同马斯克理念的员工将留在推特,但马斯克对员工的指示有时让人感到专制。尤其危险的是,由于表现得傲慢自大,马斯克正在失去顶级的员工。
马斯克的企业文化也被视为“逆潮流”。据CNBC报道,安永会计师事务所16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随着人们对混合工作制的兴趣增加,40%的受访公司已开始实行每周4天的工作制,70%的受访公司允许员工采用灵活的混合工作方式,即每周可在家远程工作2至3天。
有人批评称,马斯克的“硬核”文化可能会给推特带来混乱。大批高管的离职正在加剧监管机构对推特数据安全和遵守隐私规定的担忧。
美国证券公司Wedbush的高级技术分析师丹·艾维斯(Dan Ives)表示,马斯克仍需谨慎地保持平衡,因为如果关键的推特工程师和开发人员都选择离开,将给推特的生态体系留下大片空白。
Axios网站指出,近日,推特在新功能“蓝v”认证上遭遇的阻碍也显示出马斯克的方法可能存在一定问题。
此前,推特在马斯克的要求下推出一项备受争议的政策:推特用户需为“蓝v认证”付费,每月费用7.99美元。但由于大批仿冒者在平台上制造混乱,导致这一功能被叫停,还遭到广告商抵制。对此,马斯克16日在推特发文称,为确保稳定,该服务将于11月29日重新上线。
不少人认为,马斯克正试图用“上世纪90年代的思维方式”,来解决2022年推特遇到的问题。
不过,也有人认同马斯克的做法。美国创投公司Y combinator的创始人保罗·格雷厄姆(Paul Graham)就表示,奇怪的是,很多从未经营过任何公司的人认为,他们比经营特斯拉和Space X的人更懂经营之道,“在这两家公司,如果软件无法正常工作,甚至会出人命。你们真的认为(马斯克)不能胜任管理一个社交网络吗?”
【蓝白快评】
马斯克的这一系列操作,实际上也是并购交易中的常规操作罢了,只不过“首富”做得更加轰轰烈烈。但这也是再一次证明80%以上的并购失败的原因在于“人”而不是“财”,马斯克最终会不会“人财两失”值得我们继续观察。马斯克的失误在于并购前没有对推特的员工关系状况进行专业的审计和预处理,导致一接手就面临高管的“金色降落伞”制约,不得不采取比较激烈和成本高昂的雇佣关系重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