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离职后将产品价格改为一折致公司损失600万元,警方:已刑拘

【2022.6.12来源于:Tech星球】
近日,一电商公司发现,自己在亚马逊上运营的店铺账号被盗,不仅有产品部分下架,更是有部分商品被改为一折倾销。
根据该公司负责人吴女士的描述,店铺在亚马逊上的商品被人操作下架,且部分90美元的商品,被陆续以9.9美元的低价进行销售,导致了公司超600万元人民币的损失。
报警后,当地警方很快锁定了两名犯罪嫌疑人。
据悉,这两人均为公司的离职员工,凭借自己手中的原始数据,篡改了公司网店的密码以及收取货款的银行卡,从而满足自己的报复心理,并谋取利益。
目前,两名嫌疑人已经抓获,并因涉嫌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被采取刑事拘留措施。
【蓝白快评】
近年来,员工离职后窃取、篡改公司数据致公司巨额损失的相关新闻层出不穷,例如此前百度程序员“删库”泄愤致使系统算法无法正常运行、微盟集团程序员“删库”致使公司财务系统彻底瘫痪等等。综观这一类事件,涉案员工多属掌握公司核心商业机密的人员或高级技术人员,出于个人恩怨在离职后选择通过此种涉嫌违法犯罪的方式报复原用人单位。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此类事件一方面破坏了其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另一方面还会引发客户的信任危机等企业声誉问题,因此,企业需注意在日常的工作管理过程中尽量防范此类问题发生,进一步完善对于诸如掌握公司核心商业机密的员工或高级技术人员等特殊岗位员工的离职交接手续,及时收回公司管理权限,同时,完善对于员工的日常监管,从员工日常行为规范着手,在访客进出管理、机密文件处理等多个环节进行把控。此外,企业还可以采用技术手段严格监控员工的工作电脑使用情况并设置数据墙,做好数据备份和权限管理等。当然,对于依靠高超的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犯罪目的的涉案员工,很多时候企业也防不胜防,若员工此类犯罪行为给单位造成严重损失的,用人单位除了可以追究其刑事责任之外,对于损失部分也可以进一步追究其民事赔偿责任。对于员工来说,无论出于何种个人情绪,均应通过合法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诉求,若是出于泄愤目的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终究是得不偿失。